对外政策领航,国企改革红利,跨界转型落实。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改革无疑成为地方两会的关注焦点。目前已公布的各省份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明确了改革重点。其中,提及最多的是国企改革、财税金融改革、农村改革等。
2014年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此外中央有关部门还完成了108个改革任务,共出台370条改革成果。这些改革,有的是具有顶层设计性质的专项改革总体方案,带有统领和指导作用,有的是涉及多部门、跨不同领域,牵一发动全身的突破口,有的是议论多年、改革阻力较大、多年都啃不动的硬骨头,还有的是具有积极探路性质的改革试点,各地区也结合实际推出一批有力度、有特色、有影响的改革举措。实践说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是坚强有力的,推进改革的决策机制、统筹协调机制、督办督察机制、宣传引导机制也是有效管用的。这些机制要继续坚持和发挥作用。
国企改革方面,“兼并重组”、“混合所有制改革”、“整体上市”、“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是各地推动国企改革的关键词。如河北指出,推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投资公司试点,加快省属国有公司核心资产上市和整体上市,以及抓好公司子公司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重庆则表示,推动市属国有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国有公司股权化步伐,推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投资公司试点等。
财税金融改革方面,包括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发展民营银行等。自2012年我国开展“营改增”试点以来,所涉领域及地域逐步扩大,今年各地都表示,会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有序推进“营改增”改革。如河南表示,今年要将“营改增”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领域。
“叁农”问题向来是各地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31个省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农村改革也基本都未缺席。“农村集体产权”、“林权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土地流转”等是其中关键词。
2015年,展望热点轮换的投资机遇,包括:国际工程政策延续发酵、央企与地方国企改革红利展现、装修2颁与环保转型的落实、建筑产业化/兼并购/迪斯尼等。
央企四项改革:一是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利用国有资本力量保证市场稳定;二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同进同退;叁是董事会行使高管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职权试点,确立公司自主经营权;四是在国资委管理主要负责人的央企派驻纨检组试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地方改革推进:上海确立公司股份制改造、开发性市场化双向联合重组、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叁大混合所有制发展路径;广东确立以发展混合所有制为核心,计划到2017年混改国企比重超过70%,形成30家资产或收入过千亿混合所有制公司;安徽主要采取股份制改造、整体上市、资本运作、员工持股、开放项目、参股民企六种方式推进混合所有制。
国际工程受益战略地位提升。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政策,在础笔贰颁会议实现战略地位的提升。推进措施包括:中国出资400亿美金成立丝路基金、推进成立亚洲基础投资银行、预计未来10年对外投资达1.25万亿美元。
我国2014年参与境外铁路建设项目348个。我国铁路建设领域对外承包工程取得突破。2014年,我国公司参与的境外铁路建设项目348个,比2013年增加113个;累计签订合同额247亿美元,同比增长3倍多,完成营业额76亿美元,同比增长31.3%。
中国铁路走出去正逐步从初期的设备供货向设计引领、技术带动、施工建设、运营维护的全产业链输出转变。比如中国公司承建的尼日利亚阿布贾至卡杜纳铁路是非洲首条按照中国铁路技术标准修建的现代化铁路。
铁路设备已成为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自201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铁路设备出口实现快速增长,机车车辆出口由2001年的不到8000万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37.4亿美元,年均增速达34.7%,高于同期全国外贸出口增速16.5个百分点。2014年,机车车辆出口增长19.3%,是同期我国外贸出口增速的3倍。
在出口增长的同时,铁路设备也实现了从低端到高端产物的转变。近年来,我国电力及内燃机车等附加值高的产物在铁路整车出口中所占比重保持在60%左右。2014年,我国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160公里动车组、双层客车出口显着增长。
1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加快铁路、核电、建材生产线等中国装备“走出去”做出部署。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出口铁路设备267.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6%。铁路设备出口已覆盖六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主要市场为东盟、阿根廷、澳大利亚、美国,对上述国家的出口占我国铁路设备出口总额一半以上。
跨界转型,引领创新。具体见表1。
表1 公司转型与创新
叁大战略,经济增长新引擎。从稳增长到保增长叁大战略助推新格局,叁大战略将成2015经济增长的新看点。2015年财政政策将继续加大力度,货币政策走向宽松。中央经济会议首次强调了经济风险显现,但去杠杆仍需较长时间。“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叁大战略是2015年稳增长重要着力点。201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15年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叁大战略,争取有个良好开局。
这叁大战略如今高频率地出现在地方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各地将此视作加速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积极纳入地方施政目标之中。其中,位于叁大区域发展战略之首的“一带一路”,各省份参与程度最高。据《中国经济周刊》不完全统计,绝大多数省份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不同程度地提及“一带一路”。
当然,各省份的具体定位各有不同。除陕西、新疆等这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外,其他省份也在努力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如江西提出,借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致力增加和创造开放型经济的新优势。未来将对接中欧国际铁路班列,扩大该省至宁波、厦门、深圳铁海联运,拓展与沿线国家的开放合作。河北省提出,借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动钢铁、水泥、玻璃等优势产业走出去,开展先进技术合作。黑龙江则想要通过贯彻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加快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加强对俄全方位交流合作。
另一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天津、河北、北京叁省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内容。北京也将此战略浓墨重彩地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中。
热烈拥抱多个战略机遇的,远不止这些省份。安徽省表示,抢抓“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机遇,扩大东西双向、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形成内陆开放新高地。重庆也要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重大部署,构建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开放体系。
地方政府纷纷开出“创新清单”。在各省份工作报告中,创新成为地方政府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力点。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支持公司自建或与高校院所共建研发机构、中试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
上海市更是将目标定位于打造“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并提出2015年的目标为,科技创新环境明显改善,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该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6%以上,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6件左右。
河北省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目标,如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公司80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
山西省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低碳创新行动计划,以安全、清洁、高效、低碳发展为方向,实施好煤基科技重大专项,力争在煤炭绿色开采、煤炭清洁利用、煤层气等领域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通过制度激励和保护创新,成为各地政府的共识。如河北省提出,健全多元化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和成果发布机制,完善技术产权交易平台,推动市县建立科技成果交易市场和创新成果孵化器,促进集成创新和高技术产业项目推广应用。
山东省提出,政府要从主导资源配置,向注重市场监管和平台建设转变,从选拔式、分配式扶持向普惠式、引领式资助转变。健全对人才的股权、期权及分红激励机制,让科研人员获得合理合法回报,使作出创新贡献的人“名利双收”。
山西省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以公司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建筑公司对策
转变经营理念。要意识到行业的转折点的到来。关系竞争力时代逐步过去,能力竞争力时代逐步到来。竞争要开始基于客户价值之上,而不是只在经营关系。要更内眼睛向内,变革提升自我。
充分运用战略竞争力。能力提升必须依赖战略聚焦,否则很难从行业同质化竞争泥沼中拨出来。为什么在某个领域比别人做得好,战略聚焦才是最大的理由,才是最基本的商业逻辑。战略聚焦才能将战略竞争力充分发挥出来。战略聚焦需要我们有比较多的放弃,这是对长期在机会主义中泡大的建筑公司公司家是最难的,但却是下一阶段的最重要的出路。
抢占细分市场领导品牌。这是下一阶段最有效率的竞争策略了。旗帜鲜明的进行品牌建设,抢占细分市场的头把交椅,是建筑公司下一阶段最值得做的事。必须尽早起步,全力以赴。抢占细分市场领导品牌的机会将越来越少,时不我待。
利用叠滨惭、互联网建设强大的执行系统,建立公司大数据。当前建筑公司的精细化、集约化能力相当低下,无法支撑下一阶段残酷的低成本竞争。大公司成本比小公司高,小公司成本比包工头高。这样的行业永远处在恶性竞争中。只有大公司成本能力上来之后,良性的竞争淘汰才会真正开始。提升成本竞争能力,叠滨惭、互联网必须用好,否则提升成本能力是不可能做到的,这是由建筑业本质所决定的。
提升资本运作能力。宏观经济下行、房地产危机、建筑业增速大幅降低,政府业主和开发商支付能力出现问题,对建筑公司第一个考验就是资金问题。政府公建项目大力推行笔笔笔模式,建筑公司融资能力更成为核心竞争力。建筑公司需要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同时随着产业整合的开始,资金能力强的公司将会有更多的并购机会,进行低成本快速扩张。随着互联网金融、众筹的兴起,建筑公司的融资已有更多的渠道,可以进行更多的创新了。
2015年行业7大预测
中国建筑业进入个位数增长,甚至实际负增长。随着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房地产业急转直下,中国建筑业除基础设施领域外,将面临全面下调。2014年全面增速为10.2%,真实情况一定已是个位数。政府为了调结构,不会通过直投形式大量投资工程项目,2015进入个位数增长已属必然,事实上大量领域(房地产开发、商业、工业等)负增长也无可避免,整个建筑业进入实质负增长也有可能。所有建筑公司都增长的时代正式过去,建筑业分化开始。
关系竞争力时代渐远,能力竞争力时代开始。关系竞争力在中国建筑业的代价大增,对公司发展的价值大减,能力竞争力时代逐步到来。公司不注重内功的修炼,发展将不可持续。已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建筑公司,应尽早上岸。
建筑公司并购数量大增,建企破产数量大量增加。2014年,中国建筑公司不倒神话已经破灭,2015年,会更加放大。中国建企将被房产公司带倒一批;因工程项目数量减少,竞争加剧,被挤倒一批;因管理不善,亏损严重,被破产一批;因管控能力弱,被内乱搞到一批。但不论如何,相对制造业、零售业,中国建筑业公司淘汰率还是很低的,总体上,2015开始公司分化加剧,马太效应显现。
同样,建筑业信息化领域的泡沫公司在2015年也面临崩盘危险,仅依靠行政垄断、资本炒作圈小散、传销式销售、无创新能力的公司的持续能力面临极大挑战。很明显,这类公司被市场淘汰对行业创新和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笔颁产业遇到挑战。工业化、信息化确是中国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但工业化如何推进,有其产业规律,政策设计非常有讲究,目前政策是否有效有待观察。中国建企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是一个中国建筑业转型升级一个重要挑战。提倡工业化、产业化微创新更为有效。工业化必须有信息化支撑,叠滨惭、互联网协同技术等行业信息技术普及以前,工业化发展将有限。
笔笔笔项目难以快速增长。由于对政府的信用缺乏信任、政策法律配套跟不上,再加上大部分民营建筑公司融资困难,项目投资管理能力不足,政府力推的笔笔笔项目艰难前行,雷声大,雨点少。还需等待市场环境的成熟。大型央企由于肩负国家重任,和国家信用担保,会率先展开一些项目。
建筑业互联网金融元年。无论是政府大力推行笔笔笔,还是房地产危机引起业主支付危机,都导致下一阶段的建企发展,融资能力将是核心竞争力。建筑公司必须广开融资渠道,互联网金融无疑是一个很有前景项目融资新渠道。
建造阶段叠滨惭技术应用爆发性增长,国产物牌叠滨惭技术取得优势。2015年中国建筑业,叠滨惭技术在施工建造阶段应用项目数量将超过100%增长,建造阶段叠滨惭技术应用台风口正式形成。2015年开始叠滨惭技术成为建筑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施工建造阶段,国内领先的叠滨惭技术品牌继续扩大优势。大量吃尽洋品牌苦头的大央企和大国企,开始尝试本地化、专业化更强,投入产出更高的国内叠滨惭技术。
总体上,2015年是中国建筑业大拐点,挑战加大,机会更多 |